查看原文
其他

关注两会丨北师大人的声音(四)

目录导航

1

程建平:加快推动高校学生宿舍建设 夯实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的基本保障

2

杨善竑:减少人口大市技能人才培育“投入”“产出”落差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做到等同于学科教育

3

刘林:建议调整中职学校布局,加快职教本科发展

4

张兴赢:加强科技开放合作 提高协同创新成效

5

徐旭东:基金项目不该成为科研人员晋升的敲门砖

6

蔡毅德:加快探索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新途径


01

程建平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加快推动高校学生宿舍建设

夯实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的基本保障

程建平表示,宿舍建设是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的基本保障,建议加快推动高校学生宿舍建设,明确高校学生宿舍建设的重要育人理念和功能定位,修订完善国家标准及指导性实施细则,充分发挥政府、高校和社会在学生宿舍建设投资中的重要作用,采取创新思路规划用地和建设工作。


“高校学生宿舍是高校运行和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基础设施条件,涉及广大在校生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益,应予以高度重视,大力推进,尽快解决。”程建平委员建议,围绕“三全育人”的要求,完善和制定我国高校宿舍建设的管理办法;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教育事业发展的顶层设计中确定高校学生宿舍的育人理念和功能定位,引导学界和智库机构深入开展理论和实践研究,形成学生宿舍育人的制度规范体系。


程建平委员建议修订完善高校学生宿舍建设的国家标准及指导性实施细则,“在国家层面开展高校宿舍建设动态数据库建设,结合高校规模、类型、地理位置和条件基础等因素,制定兼具一般性和个性化特点的高校宿舍规划建设标准体系。”


在学生宿舍建设投资方面,程建平委员表示,充分发挥政府、高校和社会等主体的作用,“建议政府出台相应政策,支持、鼓励和协调高校通过银行贷款等融资方式进行宿舍建设和改造”,“制定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高校学生宿舍建设的激励政策,如对捐赠主体实施税收减免、对捐赠资金及相应楼宇予以公益性冠名等”。


程建平委员建议,采取创新思路规划高校学生宿舍的用地和建设工作,充分利用校园内现有土地,争取寻求校园之外的土地和空间,同时改造已有的老旧学生宿舍,优化空间布局,升级建设标准,提升育人功能。


来源:新华网



02

杨善竑

全国人大代表,阜阳市政府副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校友


减少人口大市技能人才培育“投入”“产出”落差

为何人口大市会出现技能人才培育“投入”“产出”的落差?杨善竑分析,一方面,职业学校、技工院校较普通学校投入较大,群众的职业教育需求迫切,地方财政投入压力较大;另一方面,人口大市往往也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劳务输出大市,许多人才流向了发达地区,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追赶进程中自身用工难以保障。


对此,杨善竑提出五点建议:


一是建立补偿机制。参照生态补偿机制,发达地区政府或园区统一组织在人口大市批量招工,可给予当地职业学校、技工院校一定资金补偿,或转移部分适合当地发展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二是加大投入力度。统筹中央、省政策资金,强化人口大市职业教育金融、财政、土地、信用、就业和收入分配等一揽子激励政策支持。


三是强化师资配备。加大人口大市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学位研究生定向培养、“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力度,倾斜编制明确用于中、高职学校教师,扩大所在省的高职学校教师编制周转池规模。


四是整合职教资源。支持鼓励各地加强职业教育资源统筹,整合职业学校、技工院校和职业培训等形式的职业教育开展集团化办学;支持鼓励发展较好的职业学校与低效利用的技工院校合并,创办高质量职教学校,确保软硬件资源最大化利用。


五是加快省部共建。在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部省协同推进机制工作中,加大人口大市先行先试力度,通过职业学校关键能力建设、产教融合、职普融通、投入机制、制度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帮助提高职业教育发展质量。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

记者:武文君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做到等同于学科教育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做到等同于学科教育,要转变观念,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学校日常教育教学。”今年两会,杨善竑提出建议,进一步提高大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素质,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杨善竑在调研中发现,目前,在大中小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着一种“麻木感”现象,即不少教师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虽然重要,但那是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责任,与自身无关。“教师和管理者习惯性地将心理健康教育排斥在教育教学生活之外,从而使很多学生发展性的心理需求没有得到及时关注与满足。”杨善竑表示。


对此,杨善竑呼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做到等同于学科教育。学校在组织教学、开展活动、考核评价等各项工作中,都应有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要引导各科教师和学生管理者认同并树立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积极主动承担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营造一种“人人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人人都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校园文化氛围。


杨善竑在调研中还发现,当前,很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基本上集中在纠正少数学生不健康的心理表现、行为表现上,以解决问题为主,“但忽略了大部分学生的发展性心理需求”。对此,杨善竑表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做到全程参与,融入学生的日常教育教学中,以正向的心理环境创造、情感引导、素养培养为主,“把心理健康课程定位为日常教育教学的一种补充”。


“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有心理健康的学生,这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所在。”杨善竑还建议,在从事教师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人员任职之前,应该增加心理健康测试的内容和环节,合格后才能取得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

记者:武文君



03

刘林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督学,北京城市学院校长,北京师范大学校友


建议调整中职学校布局,加快职教本科发展

重建初等职业教育 要在中小学夯实职业意识和能力

“可以说,近年来职业教育的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政策制度环境和社会市场环境,职业教育发展也取得了历史性的进展。但是不能回避的是,职业教育吸引力仍与普通教育有着重大差距。”刘林坦言,当下,职业教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选起来不要”的状况没有实质性好转,相当多的职业院校仍然没有走出靠征集志愿补录、低分数甚至无门槛仍招不满计划招不到优秀生源的现实困境。


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刘林认为,关键在于职业教育自身要破除落后观念主动进行改革,以全面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为重点,构建面向未来需要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首先,刘林建议重建初等职业教育,把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根基夯实。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能真正“顶天立地”,必须从初等职业教育入手把基础打牢做稳。刘林介绍,我国过去一个时期曾经设有初级职业技术学校,后来由于毕业生就业出路问题取消了,因此,现行职业教育体系和普通教育体系中都没有初等职业教育。


“系统的初等职业教育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石,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具体来讲,刘林建议重建初等职业教育应从国家层面做好顶层设计规划,对目标、大纲、教材等关键环节统筹考虑,而实施层面不要再建新校铺摊子,而是走职普融通的路径,即在现有小学、初中学校普遍开设职业认知课、生活技能课,结合劳动教育,通过行业参观、职业体验、模仿制作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从小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动手能力、工匠精神,为未来职业选择、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也有利于从娃娃抓起,消除对职业教育的偏见,在孩子们心中树立职业教育的良好形象。


打通职普融通“断头路” 打破高等职业教育“天花板”

刘林建议,优化中等职业教育办学定位,把职普融通的“断头路”修通。“当前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最大的痛点也是最关键的环节在中等职业教育的定位问题。”他介绍,中等职业学校分为中专、职高、技校三种类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为百姓子女提供了大量就学就业机会,为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大批实用人才,已成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基本力量。但是随着产业升级换代社会变迁发展,尤其是人民群众对有利于子女未来持续发展教育需求的增长,以就业为目标的中等职业学校多数处于“招不到生、就不了业、叫好不叫座”的状态,进而也影响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必须要看到广大家长强烈反对初中后职普五五分流的合理因素,要从中东部地区多数中职学校毕业生目前主要出路已经转为升学的现实情况出发,重新调整中等职业学校的布局。”刘林介绍,地方区域仍有中等职业教育层次就业岗位需求的,可以保留部分以就业为目标的技校、职高。对于已经没有就业需要的地方,建议对中职学校从办学定位着手进行全面改革,由以就业为目标设置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成为宽口径、对应高校专业大类设置专业,课程和教学内容以为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服务为主,同时做好四个强化即“强化文化知识培养、强化科学素养教育、强化职业道德养成、强化工匠精神塑造”,为培养新时代高水平职业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明了‘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的方向,这不仅仅指的是普通高中,也包括中等职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加快整体定位改革的同时,应立足市场需求加强办学特色建设,有条件的地方应支持中职学校建设成为综合高中、科技高中、艺术高中、外语高中,打造一批新型高水平职业学校。”刘林说道。


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方面,刘林建议拓展办学格局,把限制学生持续发展的“天花板”打破。2021年全国专科高职招生552.6万,而本科高职招生只有4.14万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积极满足产业升级对高层次职业人才的迫切需要,刘林认为,应加快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同时适时开展研究生层次职业教育试点。


“如何落实中央提出的本科等高层次职业教育稳步发展的要求,我认为应该少建新校,更多地利用现有高等教育资源,在稳定高等教育总体规模基础上,积极调整高等教育类型结构,鼓励应用型普通本科高校、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参与高层次职业人才培养,从而使职业教育得到充分发展。”刘林表示,必须扭转一个狭窄观念,即只有校名带职业的才是职业院校,只有职业院校才能办职业教育。在本科总体规模、办学质量已经稳定的情况下,他建议支持有意愿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举办职业教育本科,从而全面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更好地服务现代化强国建设。“建成让不同禀赋不同志趣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多元成长的育人体系,从而使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让每个孩子的人生都能出彩的梦想成为现实。”刘林说道。


来源:新京报

记者:刘洋



04

张兴赢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副司长,北京师范大学校友


加强科技开放合作 提高协同创新成效

“要加快建设科技强国,不断深化国内外、各部门间的合作交流,瞄准国家发展需求、国际科技发展趋势,勇攀世界高水平的科技巅峰。”张兴赢结合自身工作,聚焦不断加强科技开放合作提出建议。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这不仅体现了我国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的决心,也为构建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开放合作新格局,指明了方向。


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在科技合作上的广度、深度,张兴赢建议,要营造出良好的政策环境。对外,应深入实施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国际科技合作战略,聚焦重点科技领域,努力提升全球资源要素的整合能力,引导创新主体积极引进和吸纳人才,争取主动性和话语权。对内,需要建立更有效的沟通和开放机制,畅通科技管理部门与行业管理部门、管理部门与创新主体之间的沟通渠道,打破自我保护和封闭的“屏障”。


此外,还要布好支撑保障机制的“棋局”,构建充满开放性的创新链,拓宽资金投入渠道,完善科技资源共享机制和平台建设,同时牢牢抓住目标导向,聚焦关键领域,牵好人才培养的“牛鼻子”,用好“人”这一关键要素。


来源:新浪财经

记者:郭若水



05

徐旭东

全国政协委员,武汉市政协副主席、致公党湖北省委副主委、武汉市委主委,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校友


基金项目不该成为科研人员晋升的敲门砖

“在我国现有的基础研究支持渠道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因公平公正的评审方式建立了很高的公信度。不过,也因此成为了大多数省属以上高校和国立科研院所专业技术职称晋升的必要条件,甚至成为许多博士后竞聘理想工作岗位的‘敲门砖’。”徐旭东认为,这会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


徐旭东调研发现,有的年轻科研人员出于“升职”的需要,必须在短期内稳妥地获得国家基金项目,往往会延续读博士或者做博士后期间的选题和研究材料。“这就制约了大批年轻学者在学术生涯起步阶段创造力的发挥。”


此外,“唯基金评价的标准也导致高校普遍轻视企业和地方支持的科研项目,甚至轻视国家重大研究计划中以参加者身份获得的任务。” 徐旭东指出,这就使得年轻科研人员普遍不热心企业和地方支持的项目。


他对比发现,在欧盟国家和英国,获得和晋升教职并不要求必须申请到欧盟框架计划或者英国研究与创新框架计划等机构支持的项目,只是关注学术水平和影响力,以及经费总体情况。相反,这些国家越来越重视科研人员与企业的合作。


针对这些现状,徐旭东强调,在基础研究投入总量还不够的阶段,首先还是要继续加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投入力度。他建议,财政要大幅提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经费总量,同时拓宽科学基金支持渠道,允许科技部以外的其他部委拿出一部分科技经费在相关领域设置自然科学基金专项。在申报、评审环节委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运作。


其次,建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增加“培育基金”类型,资助率控制在30%左右,达到扩大支持面的目的,但由基金委支持的额度比目前面上项目降低一半,要求单位或企业等额匹配,以充分拉动对基础科学研究的经费投入。与此同时,收窄面上基金资助率、增加支持强度,达到目前强度的2倍及以上。重点基金等项目类型支持强度也相应提高。


“还有很重要的是,要破除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为必要条件的晋升评价体系。” 徐旭东希望,科技部、教育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等部委能联合发文,制止在技术职称晋升评价中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作为刚性指标。


来源:《中国科学报》

记者:胡珉琦



06

蔡毅德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林水利气象工会全国委员会主席、分党组书记,北京师范大学校友


加快探索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新途径

中国农林水利气象工会全国委员会主席蔡毅德委员在提案中建议,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应完善休息制度,科学确定劳动者工作量和劳动强度;健全并落实劳动安全卫生责任制,严格执行国家劳动安全卫生保护标准;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相关政策;强化职业伤害保障,建立健全职业伤害保障管理服务规范和运行机制。同时,优化社会保险经办,探索适合平台经济劳动者的社会保险经办服务模式。


来源:中工网

记者:王维砚 陈晓燕




信息搜集 | 龙欣怡 何胜男

排版 | 何胜男

责编 | 何胜男

审核 | 元静



微信公众号又改版了

避免收不到消息

请一定星标关注我们哦








关注两会丨北师大人的声音(一)


关注两会丨北师大人的声音(二)


关注两会丨北师大人的声音(三)



点分享点点赞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